鸡血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不可一见中风半身不遂,就予补阳还五汤
TUhjnbcbe - 2023/11/22 0:32:00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由生*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七味药组成。功效:补气活血通络。本方是体现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临床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苔白脉缓或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近年来笔者根据本方药物组成特点对所治疗疾病有所拓宽,发现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脑部多种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外伤后遗症

脑外伤后遗症又叫脑外伤后综合征,是指脑外伤病人在恢复期以后,长期存在的一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包括头痛、神经过敏、易怒、注意力集中障碍、记忆力障碍、头晕、失眠、疲劳、耳鸣等症状。而神经系统检查并无异常,神经放射学检查亦无阳性发现。

患者,男性,39岁。因交通事故导致颅骨骨折,头部右侧皮肤破裂出血较多,住院一个月后出院。三个月后仍然头晕乏力、容易疲劳,右侧耳鸣严重夜晚加重,一直不能工作,在家休养。根据患者发病史和表现,考虑脑外伤后遗症,与局部失血较多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神经失养,故耳鸣严重。刻诊:舌红苔薄白腻,左脉弦细,右脉弦数。

用药如下:

*芪3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12克、地龙9克、葛根20克、柴胡12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陈皮9克、熟地20克、制山萸肉12克、石菖蒲12克、丹参15克。

首诊10剂,处方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患者舌苔白腻说明内有痰湿,于是加陈皮、法半夏、茯苓燥湿化痰;肾开窍于耳,以熟地、山萸肉补益肝肾;石菖蒲化湿豁痰,醒神益智开窍治疗健忘耳聋;葛根、柴胡、丹参升阳改善局部微循环。二诊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继续巩固治疗两次痊愈。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动脉硬化头昏

脑动脉硬化是指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玻璃样变等动脉管壁变性所引起的非急性弥漫性脑组织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肢体麻痹,可有情绪波动、喜怒无常、烦躁不安,或焦虑多疑、固执、嫉妒等。

患者吴某,59岁,因为头昏、医院检查诊断为脑动脉硬化。服用西药扩血管、降血脂药物疗效不显,又自行服用三七粉略有改善,要求中药治疗。来诊时自述头脑昏昏沉沉、记忆力差。血压正常。脉细滑、舌质淡胖苔薄腻,大便溏。

考虑为气虚痰浊、清阳不升。以补阳还五汤合二陈汤加减,处方如下:

*芪2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红花6克、赤芍9克、地龙9克、丹参15、葛根20、石菖蒲9、陈皮9、法半夏12、茯苓15、炙甘草6。

以上药10剂,日一剂水煎服两次。

本方以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二陈汤健脾化浊,加丹参、葛根活血改善脑供血,石菖蒲化痰开窍。

二诊患者诉服药至第5天时,头昏明显好转,比以前服用西药效果佳,效不更方,继续巩固10天。

补阳还五汤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头痛头晕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临床常见不少患者没有典型的肢体运动障碍,多医院做脑部CT检查而发现。但是恰恰是这种患者的头晕头痛一般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吴某,女性,50岁。因为头晕头痛乏力、失眠来诊。在医院做脑部CT提示右侧脑部腔隙性脑梗塞。医院予以扩血管和改善睡眠的药物服用后疗效不佳。患者血压/90mmHg。

患者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腻,脉细滑。证属气虚血瘀、痰浊阻滞而头晕头痛。

治疗以补阳还五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处方如下:

*芪2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红花6克、赤芍9克、地龙9克、法半夏12、天麻9、茯苓15、陈皮9、白术15、甘草6、龙骨30、葛根20、鸡血藤20。

上方10剂,日一剂水煎服两次。

本方以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息风化痰,加龙骨安神定志,葛根、鸡血藤养血活血。

二诊,患者服药后头晕头痛明显好转,精力较前旺盛。失眠仍有,上方加远志9克,再服用10剂。

三诊患者头晕头痛消失,睡眠好转。

除了上述疾病外,补阳还五汤还对手脚麻木、脑供血不足、各种痹症等凡属于气虚血瘀者均有较好疗效。

通过大宗临床病例观察到,大多数冠心病与气虚血瘀有关。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固然存在着心血瘀阻,然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心气不足,无力行血所致。

心脉痹阻只是造成胸痹的直接原因,心气不足气血运行失常才是导致胸痹发生的根本原因。气虚血瘀是贯穿于胸痹全过程的主要矛盾,而气虚又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可但见其痹,忽视其本,而仅以活血化瘀、宣痹化痰为治疗冠心病的常法。故治疗本病应以补为通,以通为补,通补兼施,益气活血乃其正治之法。“补阳还五汤为补气活血的代表方剂,虽为中风而设,然心脑同类。胸痹的病理过程中出现气虚血瘀的病理,用本方治疗可获良效。”在使用本方时应注意:祛瘀药和补气药的比例,祛瘀药不宜重,*芪量不宜轻,*芪量至少应用30g。此方往往初期效果明显,后期进展减慢,仍宜守方继续服用,此时不必再增加*芪的用量。实乃经验之谈。李某,男,60岁,干部。间断性心前区憋闷疼痛4年余。每因劳累而诱发。发作时胸闷、胸痹、呼吸气短,历时数分钟后缓解。医院,均明确诊断为冠心病。近日因劳累、胸闷气短复现且逐渐加重,伴心慌、咳嗽、咳少量稀白痰、纳食欠佳,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辨证属心气虚弱,血行不畅。治当益气除痹,畅通血行。处方:*芪3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桃仁10g,山楂15g,瓜蒌12g,薤白10g,砂仁6g。复诊:服上方6剂后,胸闷气短诸症明显好转。上方去薤白加檀香6g,炒酸枣仁30g,鹿衔草15g,巩固治疗。前后共服药20余剂,临床症状消失,随访未发。本方可酌加丹参、山楂。丹参一药,味苦入血归心,祛瘀生新,行而不破,前人有“丹参一味,功同四物”的美称。山楂既有活血消食、降脂之力,又可防过补而腻胃滞脾之功。师曰:药无贵贱之分,而皆在应用得法。此外,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可酌加滋阴养血安神之品,如酸枣仁、柏子仁、麦冬、首乌藤、鹿衔草。心主血脉是以心主神志的功能活动为前提条件,才能使气血环周不休,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酌加安神之品,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中风半身不遂是否都可以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根据多年治疗中风的体会,我认为对中风初起,半身不遂,邪气亢盛,面部红胀,喉中痰声辘辘,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数大有力者;中风半身不遂,肝阳上亢,头部胀痛,或偏头痛,烦躁便结,舌苔*或兼舌质发红,脉象弦劲有力者;中风半身不遂兼有肢体抽搐、角弓反张者;中风半身不遂虽然时日已久,但患侧的脉象大于健侧者;均不宜使用补阳还五汤。总之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去运用方药,才能提高疗效。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滞的正虚证,适合应用。对无气虚而邪气尚盛的实证则不宜使用。再者治疗中风也不能单单去考虑脑部有瘀血,而加大本方中的活血药。要知道中风的成因中还有肝风、痰浊、气火、气血上逆、正气虚弱等因素。在证候上又有中经、中腑、中脏诸证的不同。在症状上有的大便干秘、数日不行;有的昏蒙多动、挥手撮空;有的人事不省、二便自遗、口角流涎、肢体软瘫;有的痰声辘辘、舌苔厚腻、体胖脉滑;有的失语舌强、饮水发呛;也有的神清如常人,仅有半身不遂,等等。在体质上有的肾虚、有的肝虚、有的肝肾两虚;有的脾虚痰盛;有的脾虚、中气不足;有的上盛下虚;有的心火亢盛;有的肺气郁,等等。这些情况都需全面考虑,综合分析,从整体方面去进行辨证论治。

决不可一见中风半身不遂,就投予补阳还五汤。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可一见中风半身不遂,就予补阳还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