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昆明山海棠Kunmingshanhaitang
基源:为卫矛科植物昆明山海棠的根。
别名:火把花、断肠草、紫金皮、紫金藤、雷公藤、掉毛草、胖关藤、红毛山藤。
植物识别:落叶蔓生或攀援状灌木,植株高2-3m。根圆柱状,红褐色。小枝有棱,红褐色,有圆形疣状突起,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约lcm;叶片卵形或宽椭圆形,长6-12cm,宽3-6cm,先端渐尖,边缘有细锯齿,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粉白色。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长10-15cm;花小,白色,花萼5;花瓣5;雄蕊5,着生于花盘的边缘;子房上位,三棱形。翅果赤红色,具膜质的3翅。花期夏季。生于山野向阳的灌木层中或疏林下。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药材性状:根圆柱形,有分枝,略弯曲,粗细不等,直径0.4-3(-5)cm。栓皮橙*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纹及横裂隙,易剥落。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棕灰色或淡棕*色,木部淡棕色或淡*白色。气微,味涩、苦。
药材采集:全株全年可采,根秋季采挖,挖净,切片,晒干。生用。
药理:有调节免疫、抗炎、抗生育及抗肿瘤等作用。
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血,舒筋接骨,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疝气痛,痛经,月经过多,产后腹痛,出血不止;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癌肿,跌打骨折,骨髓炎,骨结核,副睾结核。疮毒,银屑病,神经性皮炎。
配伍应用:
(1)用于风湿痹痛
昆明山海棠配鸡血藤:祛风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证日久,关节肿痛麻痹。
昆明山海棠配当归、川牛膝:祛风湿,通络止痛。用于筋骨疼痛,瘫痪痿软。(《滇南本草》)
(2)用于跌打损伤
昆明山海棠配天南星、半夏、川穹:外用,祛瘀通络,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如紫金皮散《证治准绳》。
昆明山海棠配芙蓉叶、生地*:外用,祛瘀通络,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如紫金膏《证治准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先煎;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涂;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孕妇禁服。小儿及育龄期妇女慎服。不宜过量或久服。少数患者久服本品可引起闭经、精子减少,胃部疼痛等。超量服用,可致中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