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选药揭秘中药的ldquo个性r [复制链接]

1#

从功能层面来看,中药可以分为很多大类,清热药,补气药,补阳药等等,然而每味中药都有自己的特性,想要运用好每一味中药,则需一一了解它们!

选药,是辨证施治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极为重要。

1

前贤作出了很好的范例。

如《温热经纬·陈平伯外感温病篇》第四条:“风温证,身灼热,口大渴,咳嗽烦闷,谵语如梦语,脉弦数,干呕者,此热灼肺胃,风火内旋,当用羚羊角、川贝、连翘、麦冬、石斛、青蒿、知母、花粉之属,以泄热和阴”。

王士雄按:“嗽且闷,麦冬未可即授,嫌其滋也。以为大渴邪?已有知母、花粉足胜其任矣。木火上冲而干呕,则青蒿虽清少阳而嫌乎升矣。宜去此二味,加以栀子、竹茹、枇杷叶则妙矣。”

可以看出,王氏选药,细极毫芒,但此尚属理论推论。

再看实践,如《柳选四家医案·继志堂医案》虚损门中有两则医案,同为木火刑金,因病情不同,选药却异。

其一:“金能克木,木火太旺,反侮肺金,金脏当受木克,则其吸取肾水,疏泄肾精,更属易易,此梦遗咳嗽之所由作也。天冬、生地、*参、*柏、甘草、砂仁、白芍、龙胆草”。

其二:“子后咳嗽,天明而缓,脉形弦数,声音不扬,肝胆之火未清,金受其刑,木必暗亏也。补肺阿胶汤合四阴煎泻白散加川贝、青黛、海浮石、橘红、竹茹”。

柳宝诒按:“均属木火刑金之证,前方治肝,而绝不及肺,想因咳势不甚,而下注遗泄之证却急,故用药如彼;此证则咳甚音低,肺金受损已深,故于清火之中,偏重补肺,观乎此,而临证用药之权衡可识矣。”

选药如奕棋,一着得当,满盘皆活;一味药用得好,这张方子就灵了。

选药,不但要辨证,还要辨病。同样的证,病的性质不同,用药就不同。

如夏应堂曾治一中年妇女,形体瘦弱,向有头晕作痛、心悸耳鸣等证。秋季病疟,先寒后热,已有一周,口渴呕恶,舌苔*,脉弦细而滑。

前医用小柴胡汤加减,疟势不已,头晕头痛更甚。夏应堂即将原方中柴胡一味改为青蒿,投剂即瘥。

诊后谓其子夏理彬曰:“医者临诊,不但辨证,更须辨药。今本病确系少阳证,投柴胡而反剧者,以伤寒与伏暑不同故也。经云:‘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是疟由伏暑可知,何况患者为阴虚肝火偏旺之质。

柴胡为用,必阴气不舒致阳气不达者,乃为恰对。今改用青蒿,亦入少阳之经,清暑疗疟,适宜于血虚有热之人,而无劫阴升动肝阳之弊。但非谓治疟不可用柴胡也”。

2

欲求选药精当,必须熟识药性。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连、*芩、*柏、大*、知母、龙胆草、连翘、山栀、板蓝根、大青叶都是清热药,虽味有甘寒、咸寒、苦寒之别,功有清气、凉血之分,但仍不够具体,需作进一步剖析。

此类药性味寒凉,能败胃,但*连之弊较少,龙胆草、板蓝根、大青叶较多,可和以甘草。

*芩气分药,*连血分药。

肺主气,故清肺与大肠之热多用*芩;心主血,故治心与小肠之热多用*连。但芩连多数同用,取其协同作用也。

*连清热作用最强,凉血、解毒、泻火、清湿热(清湿热一词实有语病,但现已有用)、治疮疡,适应范围也较广泛。

温热一类疾病,在气分流连时间较久,*芩能清气分之热,故临床选用机会多于*连,*连货源紧张,凡遇这种情况,尽量用*芩。

知母、*柏常同用,取其协同以泻相火。

但有时只能单用,*柏坚阴,不宜于肠燥便秘;知母滑润,不宜于遗泄(包括遗精、大便偏溏)。

栀子、连翘常同用,都偏于清气分之热,解郁火,越鞠丸用栀,保和丸用翘,均寓此意。

但栀子清肝胆之火,故用于肝胆病,连翘清心火,故用于疮疡之疾,失眠之症。

栀子配豆豉,有透发作用;连翘配银花,既有透发作用(但不及栀豉),也有解毒作用。

栀子有滑泄之弊,连翘则无此弊。

大*是一味好药,治疗范围可与*连比拟,但一则通腑行,一则厚肠胃,配合同用,相反可以相成。吴又可未识其义,畏忌*连;张锡纯识其义,故善以二药同用。

大*还有化瘀作用,适宜于瘀热。

甘寒清热药以银花、鲜生地为代表。

银花应用广泛,但清热的力量不及*连,不能治湿热,因苦能燥湿,甘则不能燥湿,但不能说有湿者就绝对不能用银花。

苦寒药多用、过用,能化火伤津,甘寒药则无此弊,有的还能生津。

石膏既辛寒,又甘寒,昔人谓“膏知沉降”,实在冤枉了石膏,沉降之弊在知母不在石膏,石膏虽质重,但实是一味透热药,但作用并不强,惟其清热作用并不太大,故应大剂重用。《伤寒论》用于清病后余热(竹叶石膏汤),可为旁证。

《伤寒论》方用有石膏者较多而用知母者只有三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麻*升麻汤。临床常用的清热方实际只有白虎汤,可见石膏是清热的通用药,而知母是清阳明之热的专用药。

石膏在白虎汤中,一则协同知母共起清热作用,一则以其辛透之性,制约知母沉降之弊。

清气分热首推知母、*芩,知母清阳明经之热,*芩清少阳经之热。

咸寒清热药只有犀角、元参两味,咸能入血滋阴,血分有热、阴液受伤者宜选用之,同时须配合凉血滋阴药。

补益药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分。

补气药一般性温,其实是“平”。其中,人参力最雄,各种气虚都可用;*参力弱,太子参更弱,但性偏凉,皮尾参更凉,可用于气阴两虚者。

*芪补气之力,仅逊于人参。*参则远不及*芪。

人参与*芪功能之别是:人参补心,*芪不补心;*芪走表,人参不走表;*芪利水,人参不利水;*芪托毒,人参不托毒。

甘草是补气药,作用颇为特殊,其性味甘平,寒热温凉之药都可配用,故有“国老”之称。《伤寒论》方以“四逆”为名者都有甘草,可见甘草有顺接阴阳之气的功能。

它与姜附合用或再加人参则补阳气,与归地同用则补阴血。

它首先是补心气,故能复脉。

甘草能缓急,缓急包含两义:一是缓急迫之证,如脏躁不安,心悸怔忡,呼吸少气,吐泻频繁,筋脉挛急等等。所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二是缓诸药之毒,缓是缓其副作用,而不减弱其药力。如麻*汤之用甘草,并不是减少麻*发汗之力,而是扶助正气,缓和麻*发越阳气的副作用。

还须指出《伤寒论》方用甘草者有72方,决非仅为缓诸药之毒而用,更主要的是为了扶助正气。

某些方用甘草还有特殊作用(如炙甘草汤、甘草泻心汤、甘草附子汤),很值得研究。

甘草,从利而言,是能和中;从弊而言,是能滞湿,故中满者忌之。因为有滞湿之弊,所以《伤寒论》方用甘草,常与桂苓相配,通阳而不滞湿。二陈汤中用甘草,配以夏苓陈,也是这个道理。

总结甘草的作用:一日复脉,二曰缓急,三曰和中。

白术,实际不是补气药而是健脾药,因其常与补气药同用而常归属于补气药。白术健脾但有守中之弊,气阴两虚、肠燥便秘者忌用。至于大便溏而不畅,或先硬后溏之便秘则宜之。

山药有补气作用,但力较弱;有健脾作用,但力不如白术,而无白术之燥性。

其它如仙鹤草、棉花根、大狼巴草、土*芪等药,补气作用极微,在无形元气所当急固之时,用这些药可谓误人不浅。

补阳药大都补肾,性偏温。

其中苁蓉、巴戟、菟丝子、潼蒺藜、紫河车、锁阳、仙茅、仙灵脾均性柔,并不太热,这些药实际阴阳双补,有火者可配合清热药(例如知母、*柏)同用。

附子、肉桂本身并非补药,但加入补药中,特别是补阳药中,补力增大,热性更著,故称为补命门之火。

补阴药有养阴滋阴之别,前者较少滋腻,有的还有清热作用,例如北沙参、鲜石斛、天花粉、鲜生地、地骨皮、芦根、玄参等;后者多属血肉有情之品,如龟板、鳖甲、阿胶、鸡子*。

补阴药有偏于补肺阴者,如皮尾参、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冬虫夏草(也补肺气)、芦根、元参等,这些药多数还可以养胃阴;

有偏于补肝阴者,如山萸肉、女贞子、首乌、枸杞、白芍、鳖甲等,养肝阴药多数有补血作用;

有偏于补心阴者,如淮小麦、生地、柏子仁等;

一切补阴药对肾阴都有好处,因为肾阴为诸阴之本,但其中以血肉有情之品更佳,熟地亦佳。

单纯补血药较少,补阴药与补血药大都可以通用。但也有不能通用者,如当归、桂圆肉只能补血,不能补阴;补阴药中的养阴药,只能补阴不能补血。

而活血药之中,如丹参、鸡血藤等,都有补血作用。

3

最后,谈谈药性的升降问题,着重谈升。

人的气机有升降,药性也有升降。近世受温病学说的影响,用升药是一个禁区。其实清阳宜升,清升则浊降,这是东垣学说的精髓。

升药首推葛根、升麻、柴胡。

我的用法是:

1.头目耳鼻诸病而无湿者宜升,选用葛根或升柴;用于贫血、神经衰弱,配合补气血药;有热者配合清热药,方可用益气聪明汤;血压高者不忌,特别是血压高而见项强者更宜重用葛根;

有阴虚见证者慎用;有气虚见证者大胆用之。

2.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等,陷者举之,宜升。

方可选补中益气汤或七味白术散;久泻者葛根宜重用;

这些病症常需配用降药和理气药;

中气虚则湿聚,多见胸痞之症,故补中益气汤不用葛根而用柴胡,因柴胡理气,葛根不理气,降药可选用枳壳,枳术等量或枳多于术,枳术汤之法也。

3.湿热下注,见二便异常而有气虚见证者宜升。此《内经》所谓“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也。

升药还有散的作用,升是升其阳气,散是散风、散火的意思,故亦称升散药。

火郁于中,燥见于外,用清火滋阴药不应者,可用升散药,方如升阳散火汤。

多数散风药如羌活、防风、蔓荆子、川芎、菊花、青蒿、荷叶等也都有升的作用。

升散药还可与活血化瘀药同用,取其走而不守,增强活血化瘀的作用。著名的活血化瘀方如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中有柴胡、川芎、桔梗等,均属此理。

注:本文选摘自《金寿山医论选集》

附:常用中药配伍妙法

1、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2、柴胡得*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3、羌活得川芎则止头痛,川芎得天麻则止头眩。

4、干姜得天花粉则治消渴。

5、香薷得白扁豆则消暑。

6、*芩得连翘则解毒。

7、桑白皮得苏子则止喘,杏仁得五味子则止嗽。

8、丁香得柿蒂、干姜则止呃,干姜得半夏则止呕。

用药心法系列:

9、半夏得姜汁则回痰,贝母得瓜蒌则开结痰。

10、桔梗得升麻则开提血气。

11、枳实得*连则能消心下痞,枳壳得桔梗则能使胸中宽。

12、知母、*柏得山栀子则降火,豆鼓得山栀则懊浓。

13、白术得*芩则安胎。

14、陈皮得白术则补脾。

15、人参得五味、麦冬则生肾水。

16、附得苍术则开郁结。

17、草果得山楂则消肉食,神曲得麦芽则能消食。

18、乌梅得干葛则消酒。

19、砂仁得枳壳则宽中。

20、木香得姜汁则散气,乌梅得香附则顺气。

21、芍药得甘草则治腹痛,吴茱萸得良姜则亦止腹痛。

22、乳香得没药则止诸痛,芥子得青皮则治胁痛。

23、*芪得附子则补阳,知母、*柏得当归则补阴。

24、当归得生地则生血,姜汁得京墨则止血,红花得当归则治血,归尾得桃仁则破血。

25、大*得芒硝则润下。

26、泽泻得猪苓则能利水渗泻,得白术则能收湿。

27、紫苏配*连得竹茹则能止呕吐。

28、木香得槟榔则治后重。治病有主药,口决要记牢治病一定有主药,不用主药便是错。火结必要用大*,枳壳枳实紧跟着。

寒结必要用巴豆,三棱莪术紧跟着。

实结必要用山甲,蝎子蜈蚣紧跟着。

调气必要用木香,摈榔元胡紧跟着。

透坚必要用牙皂,细辛辛夷紧跟着。

破血必要用桃仁,红花赤芍紧跟着。

脾胀必要用干漆,火麻郁仁紧跟着,

暖胃必要用硫*,丹参玉竹紧跟着。

腰疼必要用杜仲,续断艾叶紧跟着。

陷下必要用洋参,三生(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狗脊紧跟着。

去虫必要用榧子,芜荑使君紧跟着。顺气必要用香附,乌药腹毛紧跟着。

通淋必要用斑螫,川漆萆薢紧跟着。清心必要用*连,连翘栀子紧跟着。

老痰必要用砒霜,雄*绿豆紧跟着。助脾必要用马前,虎骨猴骨紧跟着。

定痛必要用良姜,宿砂益智紧跟着。

治疥必要用斑(斑螫)麻(麻*),大枫蓖麻紧跟着,治疮必要用神灯,艾绒乳(乳香)没(没药)紧跟着。

治疔必要用蒜灸,乌金(乌金膏,巴豆炒黑研细,用水调涂患处,以膏药贴之。)菊花(内服甘菊汤,方见卷四疔疮门)紧跟着。治邪必要用铜(自然铜)砂(避阳砂),良姜葛根紧跟着。

补气必要用*参,炙芪白术紧跟着。补血必要用芎归,生地酒芍紧跟着。

补阴必要用熟地,山药萸肉紧跟着。补火必要用肉桂,干姜附子紧跟着。

滋阴必要用*柏,知母丹皮紧跟着。(以上一药为君)麻*杏仁疗寒嗽,芥子半夏紧跟着。

款冬紫菀疗虚嗽,百合五味紧跟着。川乌草乌疗风痹,桂枝灵仙紧跟着。

黑姜吴萸疗翻胃,丁香胡椒紧跟着。苍术麻*疗风寒,羌活独活紧跟着。

川贝蒌霜疗火痰,苏子菔子紧跟着。乌梅五倍疗虚脱,龙骨牡蛎紧跟着。

乌贼诃子疗带下,阿胶肉果(肉豆寇)紧跟着。条参云苓疗阴虚,骨皮枸杞紧跟着。

霍香杷叶疗逆气,赤石滑石紧跟着。芫花大戟疗水肿,牵牛防已紧跟着。

瓜萎天冬疗结胸,川贝川朴紧跟着。苦参赤苓疗湿痒,蛇床白芷紧跟着。

槐花地榆疗崩漏。荆芥秦艽紧跟着。前胡元参疗头风,薄荷柴胡紧跟着。

白附天麻疗风痰,僵蚕郁金紧跟着。桔梗豆根疗喉风,牛子射干紧跟着。

三七莲子疗诸血,*芩童便紧跟着。*芪(用生)防风疗自汗,枣仁麦皮紧跟着。

芦荟胡连疗阴热,泽泻车前紧跟着。小茴川椒疗肾气,宿砂故纸紧跟着。

菖蒲柏仁疗心疾,茯神远志紧跟着。葶苈桑皮疗肺喘,礞石朱砂紧跟着。

石膏知母疗热渴,香薷糯米紧跟着。川楝茴香疗疝气,芦巴巴戟紧跟着。

升麻柴胡疗气陷,干葛潞*紧跟着。扁豆薏苡疗泄泻,猪苓木通紧跟着。

土硷红糖疗菸毒(洋烟),大*芒硝紧跟着。(以上两药为君)此皆治病之大略,小小蒙医有捉摸。

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介绍

一、山楂、神曲、麦芽: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山楂主消肉食、并有行气散瘀的作用,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并略兼带解表之功,麦芽主消米面一切诸果食积、并有回乳及一定疏肝的作用。

二、泽泻、泽兰、泽漆:共性为利水;差异为泽泻主泄相火,泽兰主活血化瘀、通经消肿,泽漆主化痰止咳、散结。

三、茯苓、赤茯苓、茯神:共性为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差异为茯苓主偏于健脾安神,赤茯苓主健脾安神力弱、但能泻热行水、治膀胱湿热、湿热白带尤佳,茯神主专供安神、其他作用弱。

四、鹿角、鹿角胶、房角霜:共性为温补肾阳;差异为鹿角主可作为鹿茸的替代品、并有活血散瘀消肿功能,鹿角胶主益精血、并有止血作用,房角霜主收敛止血、还可治疮疡久不愈合的功能。

五、生首乌、制首乌、首乌藤:共性为补血;差异为生首乌主润肠通便、解毒、截疟、补血弱,制首乌主补益精血、固照用乌发,首乌藤主养心安神、且具祛风通络的作用。六、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共性为清热解毒、凉血功能;差异为大青叶主消斑,板蓝根主利咽,青黛主消斑、清肝泻火。

七、附子、肉桂、干姜:共性为散寒止痛、治脾胃虚寒的胃脘痛、食少便溏;差异为附子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下温肾阳、中温脾阳,肉桂主补火助阳、并有温经通脉的作用,干姜主回阳、且温肺化痰。

八、乳香、没药:共性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差异为乳香主兼行气,没药主偏于散瘀。

九、龙骨、牡蛎:共性为平肝清潜阳、固涩收敛;差异为龙骨主镇惊,牡蛎主软坚散结。

十、*芩、*连、*柏:共性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差异为*芩主清上现热为主、亦清肝火并兼有止血安胎,*连主清中焦相火为主、亦清心火及肝火、并善治湿热痢疾,*柏主清下相火为主、退虚热、止带、治湿疹、湿疮。

十一、龟板、鳖甲:共性为滋阴潜阳、退虚热;差异为龟板主固经止血、益肾健骨、养心补心,鳖甲主软坚散结。

十二、川贝、浙贝:共性为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差异为川贝主清肺止咳、虚劳久咳、化痰散结,浙贝主开郁散结见常、还用于外咸风热、痰热咳喘、痰火热毒壅结。

十三、三棱、文术:共性为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棱主偏入血分、破血之功做强于文术,文术主偏入气分、破气之功优于三棱。

十四、麦芽、谷芽: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麦芽主回乳消胀、还有疏肝的作用、用于肝胃不和纳呆最佳,谷芽主消食作用咬麦芽缓、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尤为适宜。

十五、草豆蔻、白豆蔻:共性为温中、行气、止呕;草豆蔻主化湿、常配藿香之类,白豆蔻主燥湿、常配白术之类。

十六、红花、藏红花:共性为活血通经;差异为红花主祛瘀止痛,藏红花主凉血止痛、可治温病热入营血引起的斑疹暗紫。

十七、大蓟、小蓟:共性为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差异为大蓟主还具有降压利提退*的作用,小蓟功似大蓟而力弱、且有利尿的作用、善治血淋尿血。

十八、天冬、麦冬:共性为养阴润肺、清火生津;差异为天冬主清心火、益胃除烦,麦冬主清相火、还治肠燥便秘。

十九、*连、胡*连:共性为清湿热;*连主泻火解毒、即清实热,胡*连主清虚热、除疳热。

二十、柴胡、银柴胡:共性为退热;差异为柴胡主外咸发热、且有疏肝解郁、升阳举陷、清胆截疟之功,银柴胡主退虚热或疳积发热。

二十一、槐花、槐角:共性为凉血、清肝明目;差异为槐花主止血力强、清热力弱,槐角主止血力弱、清热力强、且能润肠。

二十二、汉防己、木防己:共性为祛风湿、痹痛、利水、治风湿、脚气、水肿、腹水;差异为汉防己主利水消肿作用强,木防己主祛风湿、止痹痛。

二十三、神曲、健曲: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健曲主理气、化湿、解表、用于食积不化、暑湿吐泻、或兼有风寒表证者用之最宜。

二十四、生地、熟地:共性为补阴;差异为生地主生津润燥、清热凉血,熟地主补血、益精填髓。

二十五、桑螵蛸、海螵蛸:共性为固精;差异为桑螵蛸主益气养肝缩尿、以补肾为主,海螵蛸主止血止带、制酸、治湿疮、以收敛为主。

二十六、枳实、枳壳:共性为破气、消积、化痰、除痞;差异为枳实主破气作用强,枳壳与枳实作用相似、但作用较缓。

二十七、羌活、独活:共性为解表、祛风湿、止痛、治头痛、风湿;差异为羌活主治上半身不遂、风湿痹痛、并治后头痛佳,独活主解表之力不及羌活、风湿病痛以下半身为主,并治少阴头痛。

二十八、半枝莲、半边莲:共性为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均治大腹水肿;差异为半枝莲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半边莲主还兼有散瘀止血的作用。

二十九、木香、青木香:共性为行气、止痛;差异为木香主调中、治脾胃气滞、大肠气滞和肝胆气滞,青木香主解毒消肿、清热祛湿、治肝胃气滞、痈疮疗毒、皮肤湿疮。

三十、藿香、佩兰:共性为化湿解暑;差异为藿香主发散表邪、止呕力强、偏主外咸暑湿恶心呕吐,佩兰主化湿醒脾作用强、湿热内阻。

三十一、车前子、车前草:共性为利尿通淋、渗湿止泻

三十二、山豆根、北豆根:共性为清热解毒;差异为山豆根主利咽消肿作用,北豆根主具有祛风止痹、疗痹痛之力。

三十三、青皮、陈皮:共性为理气;差异为青皮主破气、尚有疏肝、消积、化滞作用,陈皮主不景气尚有健脾、燥湿化痰作用。

三十四、赤石脂、禹余粮:共性为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差异为赤石脂主敛疮生肌作用,禹余粮主止带功能。

三十五、罂粟花、诃子:共性为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罂粟花主止痛,诃子主利咽开音。

三十六、菊花、野菊花:共性为清热解毒;差异为菊花主尚有发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野菊花主清热解毒。

三十七、地肤子、蛇床子:共性为止痒、除湿作用;差异为地肤子主利湿、尚有清扫作用,蛇床子主燥湿、尚有祛风杀虫、温肾壮阳作用。

三十八、五味子、五倍子:共性为敛肺、敛汗、涩肠止泻、固精;差异为五味子性温、滋肾生津、宁心安神,五倍子性寒、清火敛疮、止血。

三十九、潼蒺藜、蒺藜:共性为明目;差异为潼蒺藜主补肾固精、养肝,蒺藜主祛风止痒、平肝疏肝。

四十、黑附子、白附子:共性为止痛;差异为黑附子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白附子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止痛。

四十一、石决明、草决明:共性为清肝明目;差异为石决明主平肝潜阳,草决明主润肠通便。

四十二、枣仁、柏子仁:共性为养心安神;差异为枣仁主益肝敛汗,柏子仁主润肠通便。

四十三、杜仲、续断:共性为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膝酸痛、痿软无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差异为杜仲主补肾力强、可治阳痿、尿频、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胎漏下血,续断主兼行血脉疗痹痛、续筋骨、疗金疮、不但治胎漏下血、还可用于其他的出血。

四十四、苍术、白术:共性为燥湿、健脾、治湿阻中焦、运化失司出现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少便溏、倦怠无力;差异为苍术主发汗、祛风湿、可治关节炎、风湿引起的肢体酸痛和夜盲证,白术主要兼补气、利水固表止汗、安胎、偏治痰饮、水肿、表虚、自汗、胎动不安。

四十五、南沙参、北沙参:共性为养阴清肺;差异为南沙参益气祛痰,北沙参为益胃生津;总之北沙参治气阴双虚、祛痰,北沙参治肺胃阴虚为主。

四十六、淮牛膝、川牛膝:共性为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活血通络、利水通淋;差异为淮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偏于活血化瘀。

药性入门可读书籍: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更多独家的中医秘术,扫描保存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